南京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迁址后将重新开放。 钟山风景区供图
据孙中山纪念馆副馆长鄢增华介绍,孙中山纪念馆原本位于南京中山陵以东的藏经楼(藏经楼为中山陵附属纪念性建筑之一,建于20世纪30年代,1987年藏经楼被改辟为孙中山纪念馆),其基本陈列《世纪伟人—孙中山生平史迹展》自2006年至今已有16年之久,在陈列内容、展示手段等方面均需进一步提升。“同时,纪念馆原来的地理位置偏僻,游客量少,建筑年代久远、亟需整修,海内外各界人士包括全国、省、市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学者,都曾提出搬迁孙中山纪念馆的意见建议。”
“2021年8月,‘孙中山纪念馆搬迁及重新布展工程’获批复同意。根据方案,纪念馆由原来的藏经楼展馆,搬迁到现嘉麟楼展馆。”鄢增华告诉记者,嘉麟楼位于中山陵墓中轴线博爱坊东侧80米,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当时预计,重新布展后,纪念馆展陈面积将由原藏经楼展馆550平方米(仅展出图片130余幅、文物藏品60余件)增至嘉麟楼展馆2700平方米,展线达480米,可以显著提升纪念馆自身软硬件设施条件。在展馆搬迁后,藏经楼也将作为孙中山纪念馆文物史料保管中心,继续发挥其中山陵附属纪念性建筑的文物展示与活化利用功能作用。”
据介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周琦教授团队作为整个工程的建筑维护设计团队,遵循“最小干预、延续文脉”的原则,整合嘉麟楼原本较为松散的建筑体量成为一个完整的形体,与中山陵主体风格和色调保持相对统一,再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改造提升,使嘉麟楼更加符合中山陵片区的建筑特点和风貌环境,实现了“质朴隽永、庄重典雅、馆陵一体”的效果。
“改陈后的孙中山纪念馆基本陈列名称仍为《世纪伟人—孙中山生平史迹展》,包括了六个部分。”孙中山纪念馆展览研究部卢立菊介绍,“新的展陈也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共展出文物藏品164件(套),其中40多件为首次展出,展出图片305幅,使用场景、雕塑、艺术品、多媒体等表现形式32项,力求精益求精,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奋斗的一生。”
“展览布局注重以人为本,一方面,孙中山的‘原话’‘原声’‘原著’贯穿展览始终,时人及后人对他的评价穿插其中,让观众对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看得见、记得住;另一方面,主展线与副展线互为补充,重大事件、重点内容重点设计、重点展示,让观众对孙中山的历史史迹和功绩印象更加深刻;此外,通过‘声’‘光’‘电’等展示手段,形成多处互动空间,让观众潜移默化中感受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卢立菊说。
中山陵园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以孙中山纪念馆重新布展开放为新的起点,发挥好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功能与作用。(完)
国际热评:日本不要再次成为历史罪人 ******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王续燃 何路曼) 近日,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宣布将于2023年春夏期间开始排放经处理的福岛核污水。这种为省钱、图省事,出于一己之利将130万吨核污水“一排了之”的做法,将把核污染转嫁给全世界,至少将带来三重深远影响。 ![]() 其一,日本或将再次面临重大核污染灾难。2021年数据显示,该国约8%水产品已检测出放射性物质铯,放射性元素会破坏DNA,并诱发血癌、白血病等疾病。日本政府的计划,无视民众生命健康和切身福祉。 其二,日本邻国将受到不可逆转的影响。太平洋国家的生存发展密切依赖海洋资源,未来,随着无法根除的放射性物质扩散到海洋食物链,危害水产品安全,周边国家水产业发展,将遭到冲击。 其三,对全球遗留长期影响,后患无穷。预计从核污水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会扩散到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加拿大将遭核污染,10年后,核污染蔓延至全球海域,破坏全球生态环境、影响全人类繁衍延续。 ![]() 核污水排海绝不仅是日本的“家务事”,而是与全人类息息相关的“天下事”。若执意采取行动逃避国际责任,日本将难免再次被视作历史的罪人,因此,务必三思而后行!(完)
|